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1月8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推出特别展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120件珍贵文物远道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将距今2,600年至4,500年的璀璨古蜀文明带至香江之畔,把多元一体的华文明起源呈现给香港市民。期待香港市民能够因为这场展览更加了解热爱祖历史。在本刊记者的专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研究员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表达了这样的期盼。
文|本刊记者 张清语
三星堆博物馆
看点指南跟著馆长逛展览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三星村,是古蜀文明的遗存。其分布范围约12方公里,是迄今发现的长江上游乃至西南地区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代遗址。从远古时期至春秋时期,四川盆地的蜀人先祖发展出了神秘且辉煌的蜀地文化,不少领域可与原文明并驾齐驱,成为华文明的多样发源地之一。在赴港参展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文物,包含23件家一级文物。这其,雷雨馆长认为最具参观价值的文物有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柱状猪鼻龙形器纵目面具二号神树底座等。
大荒之,有山,名曰孽摇?羝。上有扶木扶桑,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大荒经
古蜀人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对扶桑若木的记载相合,神乌轮流背负著十日降落于大木之上,暗含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现象与对日升日落的想象。青铜神树有八棵,最为完整的一号神树可达四米高,三条树根支撑著底座,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树枝有三根枝条,九根树枝。枝条末端缀有尖桃形果实,亦有造型生动的鸟雀点缀其上。二号神树仅余一底座,在三道树根之间各跪有一人,其整体形态与一号神树较为相似,又稍为不同,有短尾鸟雀在枝头昂首,造型生动,其枝条延展也与一号神树较为不同,给人的感觉更为刚直硬朗。此次赴港的二号神树出土于1986年,刚出土时的青铜神树经过焚烧与掩埋,断为数千残片,经过修复团队逾十年的努力,精美的青铜神树终于再现于世人面前。雷雨馆长表示,神树体现了古蜀人哲学观念的天人合一思想,亦有可能是古蜀人信仰连接人神两界的通天神树。
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华阳志
大名鼎鼎又尤为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出土于二号祭祀坑,已成为三星堆文化的独特标志。它是三星堆最大的两件文物之一,高66厘米,宽138厘米。其最为醒目的特征即是突出的柱状眼球,达16厘米。这种独特的眼部特征与古籍记载的蜀王蚕丛互相印证,揭示了古蜀人的独特文化现象。纵目面具除了拥有夸张的双眼以外,其向外舒展的耳部特征也格外引人注意。这种被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特征,表现了古蜀人对祖先的想象神化及崇拜。
这件人像堪称同时代青铜造像的精品,代表了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最高水。
四川文物2021年第4期
该人像出土于2021年,是年的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之一。雷雨馆长表示,该人像只在四号坑有发现,尤为珍贵。青铜人像有三件,其发型表情都十分特殊。铜像的头发一飞冲天,盘发一并从左侧束发向上,眉头微蹙,眼珠微凸,表情十分严肃。这三个铜像或许是一件大型组合器的组成部件,其双手合十但又未完全合拢,与左肩头发缝隙等部位构成一个卡槽,这种外形或与其特殊功能有关。
这件展品极高的艺术造诣也是其看点之一。据雷雨馆长介绍,该青铜器是三星堆出土文物最为写实的器物之一,也代表了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最高水。指甲关节等细节部位都精雕细刻栩栩如生,该铜像肌肉紧绷,脚掌抓地,趾关节凸起,呈现出一个正在奋力托举重物的形象。据考古简报,铜像身上的交错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三星堆首次发现的纹路样式。作为底座的该铜像或许并非古蜀主持祭祀活动的神职人员,可能身份地位较为低下。在其一件铜像,亦发现了羽冠纹纹身,成为三星堆遗址文物第一件确认有纹身的人物形象。
该器物于2022年出土于三星堆8号坑,身长1.2米,目前仅发现一件。这件器物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龙形猪鼻,嘴里有密密麻麻的牙璋形状的牙齿。铜像头部右侧有一个奇特的长耳朵,额头正有一独角,其形象可能是古蜀人综合了多种动物形象后创造的想象之作。在采访,雷雨馆长认为该龙形器应是建筑上的一个排水设施,其功能类似于故宫太和殿上的螭首,抑或是单纯的屋宇上的装饰物。而如果其功能是这两者之一的话,未就必会有其他的类似文物出现。雷雨馆长说,他希望这种猜想能够成为现实。
四号坑之谜扭头人像与丝缕
考古工作是在时间长河的一场冒险,总是与不确定性相伴,深埋于祭祀坑的文物需要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探寻,方会显出真容。雷雨馆长曾提到在考古挖掘过程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三星堆文物的发掘因为体量庞大,由四川考古研究牵头,以空前开放的姿态欢迎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不同地方的考古队同时进行发掘研究。发掘过程,距雷雨馆长的考古队所在的4号坑不远的3号坑8号坑都陆续有让人惊叹的文物出土,唯有道主发掘的4号坑迟迟没有动静,格外矜持,不愿将宝物轻易地现于人前。在没有收获的日子里,考古队的发掘者们难免士气低落,而最终拯救了考古队员们的正是此次将赴港参展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当人像的主体部分从层层土壤出现时,在场的发掘者们都忍不住惊呼雀跃,士气大振。
除了青铜人像以外,4号坑发现的丝绸痕迹也让雷雨馆长印象深刻。在4号坑灰烬层发现了长宽约3.8×3.1毫米的纺织品,其组织结构为纹,材质为丝绸,这是首次在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发现丝绸残留物。这些丝绸虽然仅余片缕,但也足够推动我们对三星堆历史的认识。甲骨文的蜀字形似一只眼再加一只虫,这虫通常被认为是蚕,代表了古蜀王发达的纺织业与蚕桑技术,但并没有相关考古研究可以进行佐证。此次在4号坑发现丝绸痕迹,既证实了古蜀拥有发达丝绸业的推理,也开阔了人们对于三星堆神秘祭祀仪式的想象空间,将川蜀地区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亦当之无愧。其后,在3468号坑,都陆续发现了丝绸存在的痕迹。随著深藏于土层的一缕细丝被发现,古蜀人的生活与他们对天人关系的思考终于又向我们揭开了一角。
金面罩
寻根与活化让文物活起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时的讲话
考古工作是对华文明根基的探源,唯有知晓华民族的路,才能放眼民族的未。总书记十分关注考古工作,曾多次对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雷雨馆长在采访提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作为去年才正式开馆的后起之秀,既起著连结古今的作用,也连结著香港与内地华文化与世界,拥有著特殊且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故宫文化博物馆同举办的这次展览,他希望香港民众能够更了解祖历史,并对其生更浓厚的兴趣。此次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分为穿越之眼三星堆的城市生活三星堆的神与巫三星堆的龙去脉这四个单元,让古蜀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和别出心裁的布展设计活起,让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故事活在参观者的心,并由此缔造出更为辉煌的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图片均由三星堆博物馆提供,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3年10月号